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妇幼养生

婴儿流涎的内外兼容调治法 儿童流涎的按摩护理方案

2021-12-09

来源:

人气:24

婴儿流涎的内外兼容调治法 儿童流涎的按摩护理方案

  婴儿流涎,俗称“淌口水”,中医称之为“滞颐”。正常的流口水又称生理性流涎。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唾液腺尚不完善,加上不会调节口腔内的液体,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现象。随着乳牙的出齐和月龄的增长,口腔深度增加,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转为正常。这时,流涎也会自然停止。

 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的流口水。大人们经常因宝宝好玩而捏压其脸颊部,可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。腮腺有损伤的小儿,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儿。婴儿患有口腔疾病,如口腔炎、黏膜充血或溃烂,或舌尖部、颊部、唇部溃疡等,也可导致流口水。婴儿流口水,常常打湿衣襟,容易感冒和并发其他疾病。

  内治法

  (1)良附丸,每次3克,每日3次口服。或理中丸,每次3克,每日3次口服。或参芪口服液,每次1支,每日2次口服。或香砂六君子丸,每次3克,每日3次口服。治法:温补脾阳。用于婴儿脾脏虚寒之流涎,表现为口水多而清澈,色白不稠,大便不实,小便清长。

  (2)黄连胶囊,每次2粒,每日2次口服。或鱼腥草片,每次4片,每日3次口服。或蒲公英片,每次4片,每日3次口服。或甘露消毒丹,每次3克,每日2次口服。清泻脾热。用于脾经蕴热之流涎,表现为口水多而稠黏,浸湿胸前,进食时更多,伴有面色潮红,大便偏干,小便短少。

  食疗法

  (1)生姜2片,神曲半块,食糖适量。将生姜、神曲、食糖I司放罐内,加水煮沸即成。代茶随量饮,或每日分2~3次饮服。有健脾温中、止涎的功效。

  (2)炒白术9克,益智仁6克。加水煎取药汁,频频当茶饮。有健脾化湿、温中止

  (3)薏仁50克,生山楂10克(鲜的更好),水650毫升。文火煮1小时,浓缩汁。

  (4)绿茶1到2克,白术10~12克,甘草3到5克。后2味水煎取汁,加入茶叶即可。

  (5)大枣5枚、陈皮5克、竹叶5克。将大枣、陈皮、竹叶,水煎取汁。每日1剂.分2次饮服,连服3~5剂。健脾益气、止涎,用于心脾有热的小儿流涎。

  外治法

  (1)取生南星9克,研成细末,加陈醋调成厚糊状。在临睡前,将药涂于两足心,l然后包扎,次晨起床时去之。7次为1疗程。

  (2)药用丁香、肉桂各3克,共研细末,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,外敷于肚脐孔处,敷料包扎,胶布固定。每天换药1次,连续3~5天。温中健脾,有止涎作用。

  (3)取吴茱萸末适量,醋调成膏状,敷于双足心。此方有引热下行的作用,对因口舌生疮所致的小儿流涎有效。

  (4)黄连胶囊I粒,去掉胶囊衣,置于肚脐孔处,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。每日换药1次,连续3~5天。可清热利湿。

  (5)肉桂10克,米醋适量。将上药研细末,用醋调成糊状,于每晚临睡前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,外用敷料、胶布固定,每日1次,连续3~5天。温胃散寒,对脾冷多涎者有效。

  (6)明矾15~20克研末,开水化开,再加温水,使温度降至38~40cC,水量以浸没足背为宜,每日泡脚1次,连续2~3次。可收敛健脾。

  预防保健

  不要忽视小儿的护理。唾液常浸泡下颚直至皮肤,会使局部皮肤发红、轻度肿胀,甚至糜烂,脱皮。婴儿下颌、颏部、颈部要常用温水清洗,涂些油脂,保护皮肤。

  流涎,又称滞颐,俗称“流口水”,是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一种症状。流涎,常能反映出口腔或体内的病变。长期流涎,可致口周潮红、糜烂,影响饮食。目前,中西医都没有什么有效控制流涎的药物,而采用按摩治疗却有一定的效果。

  ●流涎的病因病机

  流涎的发病原因大都因口腔、咽黏膜炎症、溃疡等引起,因创面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多,由于疼痛又使患儿不愿下咽,故而溢出。有一些患儿是因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病变而引起,如脑性瘫痪、延髓麻痹、面神经麻痹等,使一侧面肌麻痹,唾液不能固收在口腔内而溢出。

  按照中医的理论分析,流涎病症的出现常见于两种症状:

  (1)阳明积热者:其原因表现为因过量乳食,胃内积热,浊热上犯,廉泉不固,唾液外流。

  (2)脾胃虚寒者:其病变原因是因体质虚弱而又过多吃生冷食物,脾阳耗伤,中州虚冷,牌失约制,涎液外溢。

  ●流涎的诊断分型

  (1)流涎的诊断标准

  其表现症状为口腔不断有口水外淌,进食时会更多。流涎日久,可使口周及舌尖发炎、溃疡、疼痛等。

  (2)流涎的辨证分型

  ①阳明积热型:其表现症状是口中流涎,口臭唇红,便秘尿赤,舌红苔黄,脉数。

  ②脾胃虚寒型:其表现症状是口水清冷、色自不稠、长流不断;衰弱无神,大便溏薄,舌质胖嫩,脉虚。

  (3)流涎的治疗原则

  对流涎的治疗原则主要在于止涎求本,要依据病症适当调理脾胃而达到止涎之目的。阳明积热者,应以清热消积、和胃止涎为主。脾胃虚寒者,应以健脾温中、和胃止涎为宜。

  (4)流涎的按摩手法

  基本手法

  ①将患儿置于坐位,头偏于—侧。沿胸锁乳突肌进行多指拿揉法,反复按摩。

  ②揉翳风穴,沿发际边缘进行多指揉、按或擦法。反复按摩。

  ③点风府穴,沿枕后边缘进行滚法和拇指压迫法。

  ④点哑门穴,揉天柱穴。

  ⑤点揉公孙穴、足三里穴、大陵穴与内劳宫穴。

  以上按摩方法皆在一侧。如果病症是因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病变所造成的一侧流涎,则按摩于患侧即可。如果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双侧流涎,则双侧交替按摩。

  随病症型增减手法

  ①阳明积热型:对此类型病症应沿上腹部逆时针旋转按揉。重点中脘、足三里、上巨虚等穴位。

  ②脾胃虚寒型:此病症的治疗方法是将手掌搓热,沿上腹部作顺时针团

  摩,由浅至深,揉至腹中有热感或皮肤微微潮红为宜。点揉关元、气海,叠神阙。

  爱心提示

  (1)要忌食辛辣食物。

  (2)要忌食生冷食物。


北京癫痫病医院看癫痫比较好
治疗癫痫病的费用要花多少呢
西安癫痫医院的治疗效果更好
TAG:
相关内容